您的位置:首 页 > 军事小说 > 新二战风云 > 新二战风云目录 > 烽火连城 第十七章 领袖(第2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新二战风云 烽火连城 第十七章 领袖(第2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现在跑去有什么用?咱们夫妻这么多天都没有见过面了,在一起吃顿饭也不行吗?”

    楚思南听了这话,稍一犹豫,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哦。这个,”卢科昂基倒是挺乖巧,他趁机说道,“将军,吉尔尼洛娃同志说的不错,依我看,你还是下午再过去吧。嗯,实在不行地话呢,也可以由吉尔尼洛娃同志陪你同去。正好,将军想要以一个低调的形式前去。这样一来呢,你携夫人同去参加。就更加说得过去了,也省的再让我们这些办事的人多去操办了。”

    卢科昂基怎么会不知道不知道吉尔尼洛娃的心思。为处理国事,将军已经有数天没有离开过这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了,他每天吃住都在这里,自然没有机会同自己的妻子见面相处。如今,他们好不容易见了面,这位女强人自然是希望同自己的丈夫多多相处一会儿。而作为楚思南的警卫,卢科昂基自然要多为两人相处创造一点机会。且不说别的,至少这样做能够让吉尔尼洛娃对自己高看一眼,这对于他地将来来说,那可是一幢大好事。

    果然,听到卢科昂基这番话,吉尔尼洛娃的脸上露出了赞许地神采。她抱着孩子走到楚思南的身边,微微一笑说道:“好,依我看就这么办吧。嗯,你呢,这就去科学院那边通知一下,就说楚思南同志很重视这件事,同时呢,他也对那些历来支持着国家武器科研工作地专家们很是重视。所以今天就着这个机会,楚思南同志打算以私人的身份,携妻子到科学院,同咱们的专家们共进午餐,以此,对他们表示慰问。”

    很显然,吉尔尼洛娃今天是打定主意要跟着楚思南一同前往科学院了,在这个时候,即便是楚思南本人反对,恐怕也阻止不了她了。

    不过话说回来,楚思南也希望能够同自己的妻子多相处一会儿,只不过今天这场苏军未来主用枪械之争,他也绝对不想错过,同时呢,他还想要低调参加,不想把整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要知道如今的他可是苏联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以他这样地身份,去参加任何一项活动,那都不可能是简简单单的,每次只要他踏出克里姆林宫的大门,那根在他身后人就得有浩浩荡荡的一大队。尤其令他感到哭笑不得的是,那些最喜欢唱高调的这种抑或是那种报纸,只要是能够同他楚思南挨上点边地事情,他们的报道就能给编撰出一朵朵荡人心魄的大红花来,就好像他楚思南进趟厕所,也能表明他对他苏维埃国家地农业发展如何如何重视一般。

    人是很容易腐化堕落的,尤其对于像楚思南这样一个手握重权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从军从政这么长时间,楚思南自己都承认,自己在性格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比如说喜欢听人家说一些让自己决定好听的话啦,喜欢自己的属下能够精明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啦,不喜欢听那些忤逆自己的话啦等等。但是这些,却并不意味着他能够接受那些不着边际的吹捧,因为在他看来,那些吹捧与其说是在夸他,还不如说是在讽刺他,一个字,那太假,假的让他自己都感觉脸红。

    就像国内的报纸,他们就是如此,胡吹乱捧,也不管贴边不贴边的,只要是好话,就可着劲的瞎联系,乱报道。这一现象的出现,曾经让楚思南一度大为恼火,他甚至私下里授意新闻管制部门,一举撤消了包括红星报主编斯察诺维奇的职务,并将那个小子远远的发配到了边疆区。可是这又怎么样?这种风气仍旧没有转变过来。

    就这样,如今的楚思南对国内的那些报纸可是非常不感冒,他无论是主持什么会议,或者是参见什么活动,一般都不允许有记者出现,至于说什么报道的事情,那就交给发言人去处理。

    今天,楚思南要去科学院参加的这场活动,他自然也不希望会被人大肆声张,因此呢,吉尔尼洛娃的提议,倒是也迎合了他的心理。私人身份参加,那至少就不用克里姆林宫方面出面打理些什么了。

    “嗯,这样也好,”在听了吉尔尼洛娃的话之后,楚思南略一考虑,随即点头赞同道,“不过提前也不用给科学院送什么通知了,我们就这么过去,什么人也不要惊动了。”

    尽管从政以来。楚思南的性格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是有一点他却始终没变,那就是办起事来雷厉风行地作风,打定主意要去做的事情,那就一刻不缓的马上去做。因此,在打定主意之后,他也不多说什么,就带着卢科昂基以及妻子吉尔尼洛娃,一行人匆匆的离开克里姆林宫,直奔科学院的方向而去。

    莫斯科苏维埃国立科学院。位于莫斯科市北,从那里到克里姆林宫。大约有不到二十分钟的车程,说近不近。说远倒是也不远。莫斯科国立科学院,并不像现在社会所立的那些科学院一样,是进行什么高精尖技术科研的地方,它的基本职能与其说是科学院,到更不如说是试验场。自从三十年代初图哈切夫斯基同志担任红军总参谋长的职务以后,由于其对装甲部队作战战略地热衷,以及对一些未来军事演进上的独特见解。苏军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一系列地新武器、新战术试验地,而最初的莫斯科国立科学院,就是在那种情况下建立起来地。而及至图哈切夫斯基当政之后,又恰好处
>>>点击查看《新二战风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