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鉴宝秘术 > 鉴宝秘术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三五八七章 绢画(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鉴宝秘术 章节目录 第三五八七章 绢画(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号墓中也发掘出来一幅覆盖在内棺上的帛画。

    东晋顾恺之的名画《女史箴图》也是在绢上作画。

    不难看出,伴随着中国丝织业的产生与发展,中国绢画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

    “原来绢画是你们中国的传统艺术啊,真是漂亮,可是这样的画,鉴定真假的方法跟纸质的一样吗?”

    温蒂作为一个古董行里的小学生,态度显然要比欧阳晓丹好得多,最起码不懂的时候,她是会问的。

    张天元对这个,也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判断绢画的真假,同其他载体的字画一致,最主要的凭证是署款、印章、印色。

    不同的是,绢画以绢为载体,绢的年代远近、生熟、粗细成为鉴定真伪以及时代的重要佐证之一。

    如何判断绢的年代远近,有些人想当然的认为绢的颜色是一个重要指标。

    按一般人的想法,年代越远就越黑,有一定道理,但不尽然,因为保存的如何才是关键。

    清代末期的绢画,到现在年代并不远,可是有的已经很黑很破烂。

    它的绢色虽黑,其黑色却显着浮,并没有深入到绢素的肌里,不难识别。

    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几乎是深麦黄色。

    宋代赵佶的《听琴图》,如新绢,只是绢表面上的浮光失掉了。

    可见,绢的年代远近,并不决定于绢色深浅,而是决定于绢丝收藏的如何,绢色是否深入绢素的肌理和绢丝的韧性。
>>>点击查看《鉴宝秘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