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漂在平凉 > 漂在平凉目录 > ha18 第14篇 平凉城的“街角青年”(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漂在平凉 ha18 第14篇 平凉城的“街角青年”(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另类青少年群落生活状态扫描

    (本文涉及到的人,均为化名)

    7月12日中午12时30分。

    如炙炎阳下,盘旋路的一个街角,10多个满脸稚气的年轻小伙子聚集在一起,个个都染着怪异的头发,衣着千奇百怪,旁若无人、懒懒地抽着香烟,偶尔爆发出一阵粗鲁的骂声和笑声……这些特征和举止使得他们格外引人注目。

    这就是最近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一个另类城市群体——“街角青年”。

    什么是“街角青年”?

    所谓“街角青年”,其内涵的基本要素是:

    一、15~20岁左右,长时间呆在街头;

    二、以游戏人生、游逛街头、经常违点小法但不犯罪(少部分发展成为青少年犯罪)成为一种主要生活方式;

    三、没有从监护人那里得到足够的保护、监督,但保持一定的联系;

    四、没有固定的职业和生活来源,数人或数十人聚集在一起,以社区地域关系为凝结点,结合成一个群体,在该群体中寻求归属感,故称之为“街角青年”。

    17岁老大已“混”了5年

    “天哥”,现年18岁。13岁不到辍学,2003年7月因抢劫进了少管所。

    “天哥”年纪并不大,进少管所时才17岁,却已经在街角里混了整整5年,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在学校读书时,“天哥”深吸一口烟,稚气未拖的脸上写满了愤懑:“读书?我13岁没满就离开了学校,那时候我还没拿到小学毕业证呢!成绩不好,加之我不守纪律,学校给我做工作,要我不要影响全班的升学率,别读了,一怒之下,我就不读了。其实,谁又愿意这么早就没书读啊。”

    出了校门,“天哥”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了无人理睬的绝境。家庭本来就不完整,父母离异,“天哥”从小就跟着曾经因犯罪而入狱的父亲,“没人管我,我妈对我来说等于没有,我爸名声不好,就kao帮别人干点杂活为生,生活都顾不上,哪有时间照看我?还好,我自己后来终于发现我并不孤独。”

    13岁未满的“天哥”发现在新民路、盘旋路这一块,有一大帮和他年纪相似、境遇相同的小兄弟们。

    “今天如何打发”?

    “街角青年”们日常作息时间:中午起床碰头,然后上网、看录像、玩桌球、唱卡拉ok……凌晨2~3时回家。

    对于“街角青年”而言,早晨是从中午开始的,晚上的夜生活往往使得他们在每天上午补睡眠。一觉醒来,各自在家里吃过中饭,不用人召集,中午12时左右就自觉来到某个街角,懒懒地在阳光下抽烟、闲聊,当人数聚集到10余人时,便开始重点讨论“今天如何打发”,然后开始他们新的一天“街角生活”。

    从“灰”到“黑”解决经费

    作为这群“街角青年”的老大,“天哥”必须考虑和担负群体活动的绝大部分经费,必须为手下几十个小弟兄们安排好出路。为此,天哥可谓煞费苦心。

    他甚至还曾经积极组织一帮人,通过各自家里凑钱铺子,什么“快餐店”、“服装店”等等,让小弟兄们去管理店面,可这些正经生意却在“街角青年”的懒散经营和形象不佳下是“开一个砸一个”,最后全是关门大吉。

    于是,“街角青年”将目光投向敲诈勒索小学生和年纪较小的初中生,一些问题学生开始加入他们的行列,甚至因此而辍学开始与“街角青年”们合流,最后成为“街角青年”。而一些小打小闹的偷窃行为也开始在“街角青年”的价值观念中得到认可,老大“天哥”因此还拜一名老扒手为师,“灰色”开始向“黑色”演变。最终在2003年7月,“天哥”因盗窃不成而抢劫,被当场抓住送少管所管教一年。

    “我们不是恶势力”

    “街角青年”如此自辩:我们大家在一起只是凑个热闹,有个伴,在一起玩,当然如果没钱玩,也会做点小坏事。“谁都瞧不起我们,又没有正式的手艺,找不到也懒得去找工作,反正在别人眼里我们是小混混,那就干脆混得了,我就不相信活不下来,混久了,自然也就要惹是生非。”当谈到社会对他们的看法时,“天哥”一脸的玩世不恭,可眼中却不自觉地流lou出对正常社会的向往和无奈。

    “天哥”说:“其实很多事情我们是在搞破坏,你们认为不应该的,我们偏要去做,有时候看到别人被我们捉弄后的愤怒,我们就会觉得蛮兴奋,到后来,我们把这种事情作为我们这帮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与一些违法犯罪帮伙不同,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运作规则决定了“街角青年”自发形成的一个“灰色社会”。但是,“街角青年”这种相对主流社会而言的“灰色青年”,很有可能发展成为“黑色”,暴力和犯罪倾向愈发明显,暴力行为越来越多。如2003年,“天哥”为首的“街角青年”打了5次群架,“豆芽杆”为此丢了一只眼睛。

    “街角青年”的生活状态,让人无可奈何,又不得不令人担忧。


>>>点击查看《漂在平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