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三国:武帝赵云 > 三国:武帝赵云目录 > 章节目录 第25章 西出并州(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三国:武帝赵云 章节目录 第25章 西出并州(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前面,不是有位前辈给他示范过么。

    东汉时期,是士族的天下,若是没有挂开,你怎么玩得过他们?

    现阶段常山郡,武将阵营几乎都是赵云的嫡系,文官那边除了国相,其余的都是被高炽洗了脑,算半个嫡系。

    (附注主角派系:嫡系是指从系统获得的文臣武将,包括军队和人口;非嫡系所指主角招降的文臣武将,例如徐荣,又如被洗脑的本士著民)

    即使是这样,推行改革的受阻力量,也不小了。

    更别说日后归降加入阵营,思想根深数百年的文臣武将。

    想想就头疼。

    咳咳,废话扯多又扯远了,回归正题。

    赵云点名高炽。

    “叔,不,相邦,出征并州各项事务都准备好了吗?”

    国相即相国,一国廷臣最高职务,起源于春秋晋国,又称相邦。

    兵招好了,军政制度也改好了,接下要干什么?

    废话,当然是干仗了。

    高炽出列回应赵云。

    “禀吾主,皆已准备妥当,只等一声令下,便可开拨并州。”

    赵云点头回道:“好。”

    系统办事,他是真放心。

    随赵云出征并州的五万兵卒,一万是新兵,两万老兵,两万经历战争洗礼的精英。

    另外五万新兵,则留守常山,给国相高炽再练练。

    供养十万兵源,让常山郡付出代价也不小,短时间内,劳动力会出现空缺的状态,从而影响到郡内各大项目的运作。

    赵云目光环视大厅内众文武,下令道。

    “吾率大军西出并州后,郡国内一切事务,全权交予国相负责,尔等要配合好相邦,勿要做出出格的事。”

    赵云知道后方有高炽坐镇,大致上不会出问题。

    但此次常山军政改制,实际上已经脱离东汉王朝的统治,自成一国,难免郡内会有忠心还系汉室官员趁机搞事。

    赵云先言警告,若真有人搞事,不介意用雷庭手段,送去见汉高祖。

    众文武齐起身拱手领命。

    “是。”

    ……

    常山郡国内长城,五万各路常山军集结处。

    依照常山郡国军事制度,此次军队采用军团一级编制,名曰赵云军团,简称赵军。

    【出征并州赵云军团信息栏】

    辖三个军(以宋唐明为名),直辖三个营

    军团都督:赵云,元帅军衔(专设)

    宋军统领:岳飞,兼军团副都督,左将军军衔

    唐军统领:李靖,右将军军衔

    明军统领:徐达,右将军军衔

    军团先锋:宇文成都,右将军军衔

    禁卫营校尉:尉迟恭,高配部将军军衔

    王牌部队:飞熊军(徐荣统率,部将军军衔)

    直辖禁卫营600人,两个重骑兵营1200人

    宋军辖骑兵部5000人,四个步兵部2万人;直辖禁卫队200人

    唐军辖军团王牌部队飞熊军,重骑兵3000人,三个步兵部9000人;直辖禁卫队120人

    明军辖骑兵部3000人,两个步兵部8000人;直辖禁卫队120人

    共计五万余人。

    赵云麾下十九名武将,一半跟随大军出征,一半留守常山。

    “出发。”

    伴随赵云一声令下,五万赵军纷纷越过长城,涌入并州地界。

    赵云无理由地发兵并州的消息,迅速传开,震惊天下诸侯,目瞪口呆,揉了又揉双眼,不可置信地观阅斥候递上快报。

    纷纷表示:不是,哥儿这么勇的吗?天子还在,你想打人,好歹有个理由,出师有名吧?你这一上来就开打,是不是没把天子放在眼里?

    这操作,吾等都不敢尝试。

    还是说,吕布那厮抢了你爱妻爱妾的,让你连个理由都不给,直接开打?

    不对不对,好像赵云小哥还没正式娶妻吧,哪来的妻妾?

    地下情人?情妇?

    搞得众诸侯纷纷脑补,越补越离谱,越不健康。

    当然了,反应最大的诸侯,除了吕布,就是天子了。

    东汉帝都,司州洛阳。

    朝堂上,众大臣已经在吵得不可开交,人间不清醒的大臣纷纷要求刘协下诏,治赵云欺君之罪,清醒的大臣则反对,认为随便赵云怎么打都可以,只能不涉及到朝廷就行了。

    “陛下,赵云私自发兵进军并州,此举是公然在挑衅我朝天威,不可饶恕。”

    “臣附议,臣还听说赵云不经过朝廷任命,私自任命郡国国相,自封“元帅”统领常山军,我朝将军品级根本就没有设立“元帅”一职,如此欺君,当诛!”

    “臣等附议。”

    杀云派大臣纷纷义愤谏言。

    下一秒,保云派大臣就反对驳言。

>>>点击查看《三国:武帝赵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