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军事小说 > 回到清末的村官 > 回到清末的村官目录 > 正文 第三十五节 徐寿(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回到清末的村官 正文 第三十五节 徐寿(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三十五节 徐寿

    清早,李刚还在和“周公”聊天,忽然传来敲门声,孙奎在那里喊道:“大哥,徐先生说要去路桥,来告辞了。”

    李刚一骨碌的爬起来,然后揉了揉发涨的头,那些德国佬的酒量还真不是一般好的,妈的。洗漱后马上出去与徐寿去烟厂。马恩等人愿意等徐寿返回上海,李刚也正好要求新合作者帮助改善一下军队和编写训练小册子,马恩也人也乐意向李刚展示一下德国陆军爽快答应下来。

    李刚陪同徐寿去“永和”烟厂考察,也顺便看看烟厂经营的怎么样。众人骑着马边走边聊倒也惬意,不知不觉到了烟厂。

    永宁商会、烟厂等一干人早得到消息站在烟厂门口等待。

    “来了,来了。”人群中眼尖的看到李“财神爷”等一干人正骑马而来兴奋的叫了起来。众马上马上围了上去。

    李刚等人也下马上前迎接,李刚和众人寒暄了几句然后向众人介绍了徐寿,然后向徐寿介绍了商会、烟厂人员。然后带着徐寿参观烟厂,烟厂管理人员介绍烟厂的生产管理情况。一天下来到也快。

    晚宴后,众人已散去,李刚轻步上前微笑着说道:“徐先生,感觉如何?不如我们谈谈?”

    “是该谈谈,是该谈谈,呵呵!感受深刻啊!”徐寿捋着胡子爽朗的笑道。

    “那好,请,徐先生。”李刚一侧身,然后手一伸,引徐寿走向小会客室。

    在小会客室李刚亲戚为徐寿斟上茶,徐寿欠了欠身,算是答谢。

    “徐先生,觉得这厂如何?”李刚客气的询问道。

    “不错,不错,机器虽为人力但是效率极高,还是生产犹如一条线时间简约了,最主要是听商会参股的人谈起利润,获利之丰厚,少有,少有。”徐寿兴奋的说道。

    “那现在徐先生的上海译书馆现如何?”李刚问道。

    “唉!鄙人所译之书既不能科举,亦不能发财,前景堪忧。”徐寿一听问道自己的译书馆的状况不由的皱了眉头叹了口气答道。

    “如此,不如徐先生到我这里如何,我此处还有一个火药厂,极需人才。”李刚马上凑过身子期待的问道。

    “大人,我潜心于译书教学对于“官”不感兴趣,要是感兴趣也早在李大人麾下。”徐寿一听李刚招揽自己靠在椅子冷冷的说道。

    李刚本对招揽徐寿也不报希望, 这位清末大才连李鸿章、张之洞等都请不动就不说自己只是个小守备。

    “徐先生愿意教书育人淡漠官场我等佩服!”李刚拱手说道。说完拿出一张纸条,递给徐寿。

    徐寿不客气的接过,看着纸条眉头皱着说道:“按照其公式和制造步骤,此物应该是火药,只是不知为何火药用棉花?”

    “正是,是火药,是一种用于发射的火药,优点是药力远远强于现今的火药,还有发身后无药痕。”李刚解释道。

    “噢!贵军此配方从何而来?”徐寿问道。

    “是我自己研制得到。”

    “少林寺也习西学?”徐寿笑问道。

    “先生,不是头发短就是和尚,留辫子就是清国顺民”。李刚抚摸着自己的辫子幽幽的说道。

    “大人说笑了,如果大人把此配方交于朝廷的话大人可是大功一件,加官进爵指日可待。”徐寿见李刚话有反意马上转移话题的说道。

    “交给朝廷,只会让洋人得利,凭大清的保密程度那些洋鬼子很快就会知道此物,然后会研制出更厉害的火药对付华夏子民,所以我不如自己生产。”李刚说道。

    “那大人开始生产了吗?”徐寿对李刚所说也赞同,那些官员好大习功,要是得了配方肯定会嚷的全天下知道,此配方并不复杂,凭欧洲各国的科技能力会很快造出。

    “可惜我处缺少人才,配方有,但是却造不出。”李刚尴尬的说道。

    “噢!原来如此。”徐寿恍然大悟,原来招揽自己的原因在此。

    “那大人对时局如何看?”徐寿接着问道。

    “西洋各国科技、政治近代来发展迅速,一日千里,就如倭国倒幕运动后也门户开发学习西洋,但我国却固步自封,还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西洋各国的国力已超过我国,鸦片战争打的大清国兵丢盔弃甲,赔款割地,丧权辱国。如我国还不思进取学习,就连倭国也会超越我国,到时候各列强争相欺压,受苦的只是百姓。”李刚淡淡地说道。

    “大人所说我也深同,故大量译书图唤醒国人,只是效果廖廖,书馆也是日益为艰!”徐寿忧虑的说道。

    “我愿意月出银500两援徐先生译书。”李刚突然说道。

    “噢!李大人如此申明大义徐某深感欣慰,也谢李大人的资助。”徐寿一听李刚资助译书顿时来了兴趣,感激的说道。

    “只是我有条件?”

    “但讲无妨”。徐寿听有条件也是自然。

    “今后所译之书我处优先购买,但宗教排除在外,还有请徐先代为培养100学童,教他
>>>点击查看《回到清末的村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