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目录 > 章节目录 第393章:被打脸的朱元璋(第3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章节目录 第393章:被打脸的朱元璋(第3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问道。

    蒋瓛恭声道:“回禀陛下,钦天监定下的日子是三月十八,现如今还有十三天。”

    朱元璋点点头。

    再有个七八天,按照大孙那边的预算,正阳大道就可以彻底的开放了。

    不过这个时间,将会被延迟到十三去。

    只有在大孙大典办完之后,才会正式开放。

    此时在华盖殿中,除了蒋瓛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和外,还有五部的尚书也都在在。

    显然刚才是正在仪事。

    大孙的事情*,只是一个小插曲。

    “赵尚书,你接着说春耕的事情。”转过头来,朱元璋吩咐道。

    对于大明这样的农耕文明来说,每年开春的春耕,那就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时候。

    这是关乎到整个大明一年的大运。

    春耕之前,不仅要祭祀祷告,更是要祈求今年的风调雨顺。

    且今年关于高产作物粮种的投放,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户部尚书赵勉躬身作揖后,便开始汇报其目前的情况来。

    番薯,马铃薯,玉米等作物的粮种,虽然经历过去年秋枪后,看上去数目不少,但对于大明如此辽阔的疆域来说。要想是全面耕作,自然不可能。

    所以对于地区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目前主要投放的地区,按照之前朱英的提议,以偏向西北地区为主。

    其中最为重视的便就是陕西和山西两地,共占六成之多。

    其余有两成,便就归属于北直隶了。

    去年上半年北直隶大旱,大涝,缺粮较为严重。

    只是因为高产作物并不吃水,所以才只占据两成。

    余下两成,才是其他布政司均分过去。

    因其他省份水稻种植面积广阔,不可能说毁坏农田去种植这些高产作物,主要的分发对象,为家中没有田产者优先。

    其中种植番薯,马铃薯,玉米等作物的农户,将会得到朝廷三年内赋税减半的优惠政策。

    而户部现在,可谓是倾巢而动,不仅是地方户部,京师这边更是派出大量官员,对所有分发了粮种的地区,进行极为严密的巡查。…。。

    !务必保障粮种能够落实到位,且要认真种植。

    不得不说能够当上户部尚书的赵勉,在指定的章程上,非常的严密。

    这年头没点才能,根本在朱元璋这里混不下去。

    朱元璋一边看着写满章程规划的奏章,一边听着赵勉的讲述,时不时微微皱眉,时不时轻轻点头。

    不要小看现在的大明朝廷。

    在胡惟庸等朋党被朱元璋清理之后。现在的大明虽说好似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人才。

    但其实只是历史的记载而已。

    不管是对比整个明朝三百年*,亦或是往上各朝各代,现在的大明朝廷上的各个大臣,在综合才能,还有为民办事各方面,都算优上之优,政吏清明。

    朱元璋一人把控朝政,虽说这个方式极为劳累,但同时好处也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不管是大小事务。还是各类紧急军事,从来就没有拖沓的可能。

    朝堂上的官员,没有实际才能,也很难上位,更多的是被不断降职。

    能者上,弱者下这样的情况,在如今的大明朝堂非常清晰。

    甚至包括地方官员,也皆是如此。

    常言道,皇权不下乡。

    可现在的朱元璋的谕旨,不管是在县城还是乡村,甚至是宗族之内,都是畅行无阻,无有不从。

    这也是为何朱元璋大部分的谕旨下达时,除开祭祀等一些官方布告,其余都是以大白话的形式。。。
>>>点击查看《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