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那年1981 > 那年1981目录 > 章节目录 655 全家出动(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那年1981 章节目录 655 全家出动(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可是宋桂凤明显没有按照大伯的指示办事。

    一路之上对姜海良各种挑唆。

    说尽了梁进仓以及他们梁家的坏话。

    姜海良本来就年轻气盛,他对梁家也根本不了解。

    只是听了宋桂凤的一面之词,就对姓梁的无比痛恨。

    他以为姓梁的全家都不是好人,一个个都得死!

    于是到了江北省城,他直接去省厅报案,带着省里的公安来到梁家河。

    这事,办得实在是粗糙极了。

    不但一下子让小如的事情暴露出来,而且还有姜家恩将仇报之嫌。

    这种情况之下,姜老将军除了加派人手暗中保护孙女,同时还让人秘密盯着假孙女章晶晶。

    密切关注她的动向。

    这才是狐兔之悲呢!

    因为有了一个跟自家相似遭遇的前车之鉴,就让姜家变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同时,姜家也在抓紧想办法。

    那就是必须有个一劳永逸的办法,彻底解决章晶晶这个隐患。

    最后,姜家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送章晶晶出国。

    以前的时候,章晶晶就想出国,但老将军并没有同意。

    现在没办法,只好送她出国。

    章晶晶到了国外,对国内的事情鞭长莫及,对小如的威胁也就小了。

    等到小如正式回归家族,章晶晶这个身份坐实了属于假冒。

    以后即使章晶晶回国,她再去加害小如已经没有意义。

    对小如也就没有什么威胁了。

    让姜家没有想到的是,章晶晶果然也听到了风声。

    并且敏锐地感觉到姜家送自己出国的目的。

    于是坐地起价,提出了很多过分的条件。

    比方说到了国外的工作安排等等方面,都很过分。

    这是极有原则的姜家所无法接受的。

    后来还是在几个知情人的协调之下,章晶晶稍微让了让步,姜家也勉强接受了她的部分条件。

    最终,章晶晶如愿以偿出国了。

    姜家人也终于算是松了一口气。

    后患解除了,接下来就是又要迫不及待地跟小如相认了吧?

    可是,姜家又陷入纠结当中。

    那就是,小如到底还会不会跟咱们相认?

    因为在夏天的时候,小如刚刚上班就起诉了她的学校。

    要求学校把她的户口给找回来。

    这相当于跟自己的家族撕破脸。

    姜家派老成持重的姜海良去沪海,放低姿态求程青雯。

    希望程青雯劝劝小如,不要跟自己的至亲对薄公堂。

    但是没想到是,小如态度如此坚决。

    不要回她的户口,她绝不撤诉!

    姜家没办法了,只要把户口给还回去。

    从这件事上,他们也看出了小如的态度。

    那就是“生身不如养身”。

    小如在姜家只不过生活了短短的六年。

    可她被梁家养了整整十八年。

    而且姜家知道,梁家对小如极好!

    小如对这个农村家庭感情极深。

    对她的养母,继父,还有家中的其他兄弟,以及她的爷爷奶奶,感情都很深。

    尤其她离不了的,是她的大哥梁进仓。

    也就是说,如果非逼着让她二选一的话,小如绝对会选择梁家!

    这就是小如坚决不撤诉,想要向自己家族表达的态度。

    虽然她的这个态度,让她的血亲有些伤心。

    但是,姜家人也不得不承认,小如重情重义,她做得没错。

    既然如此,那么她的家族就不会让她面临二选一的选择。

    而要放低姿态,尊重小如的决定。

    同时希望小如能够不要对家族有所抵触。

    就在做出这样的决定,然后要跟小如相认的时候,姜家又获知一个惊人的消息。

    小如和梁进仓马上就要结婚了!

    婚期定在十月一日。

    姜家知道,对于小如的婚事,他们绝对不能再说三道四了。

    除了尊重她的选择,并力所能及地给这个家里唯一的孙女最深挚的祝福,他们别无选择!

    做出这个选择难吗?

    实际上对于姜老将军来说,一点都不难。

    因为他有对梁进仓最细致的调查报告。

    梁进仓的第一桶金,就是帮助县里在大梧店煤矿建矸石砖厂。

    建成以后,他以承包的形式成为矸石砖厂的具体经营者。

    调查者走访了当年在东昌县任职的县领导,对于梁进仓为什么要帮助县里建矸石砖厂的动机,查得一清二楚。

    当初梁进仓打动县领导的,就是关于煤矿附近三个癌症村的原因。

    癌症村的成因,就是煤矿污染。


>>>点击查看《那年1981》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