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目录 > 正文 第六百七十二章 税赋事(第2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正文 第六百七十二章 税赋事(第2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定死,被隐藏起来的人口就不再增收,对于朝廷来说自然是一大笔的损失。

    所谓算赋,可以直接当做是人头税来看待。

    按照汉制,年满十六岁的男女,就要向朝廷缴纳人头税,每个人每年的标准是一百二十钱,也就是一算。

    这笔人头税,需要一直缴纳到五十六岁的时候才会被免除。

    此时大汉全国在册的人口数量,差不多是三千多万接近四千万。

    这其中十六岁到五十六岁的男女,怎么说也得三千万以上了。

    因为汉时的医疗卫生,食物供应,战争疾病等方面的原因,能够活到六十岁以上的可不多。

    三千万人一年一百二十钱,那就意味着单单是人头税,一年就能收取到足足三十六亿钱!

    这其中还有特殊规定,像是家中奴仆与商贾,他们的算赋直接翻倍,达到了二百四十钱的规模,这都是要家主支付的。

    原因就是为了抑制豪强与商人,毕竟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奴婢与商贾都是不是生产,没有生产力的人口。

    还有就是,为了打击不婚一族,十五岁以上的未婚女子,每年要多缴纳一笔罚款,而且每隔几年就会提升一次,直到三十岁的时候达到惊人的六百钱。

    三十岁以后就不收罚款了,毕竟在这个时代里,女子过了三十岁那就是老妇。

    若是现代世界的小仙女们穿越过去,什么自己去寻心上人都是扯淡,单单是每年缴纳的大龄未嫁罚款,都足以让老父亲将其尽快给嫁出去。

    文帝时期将算赋降低到了四十钱一算,不过景帝时期因为匈奴大规模入寇,又提升回到了一百二十钱一算的水平。

    李云泽之前没改,所以现在的算赋还是一百二十钱,不过也有例外。

    环顾众臣,李云泽咳嗽一声说道“算赋之中,巴中板楯蛮,七姓渠帅均免赋。其余各处蛮户每年只有四十钱。朕对此深为不满,从此之后,巴中板楯蛮与七姓渠帅不得免税赋,所有蛮

    户皆出两倍算赋!”

    此言一出,众文武们又是一阵喧哗。

    这边大鸿胪寺汲黯,忍不住的出列行礼道“陛下,如此苛刻蛮户,恐会引起动荡不安.”

    “动荡个屁!”

    李云泽面色微冷“敢动荡就大军开过去!大汉养着这么多的兵马作甚的,不就是保家卫国吗?蛮户少交乃至于不交,汉家儿郎却是要多交,朕不允。”

    “陛下.”

    汲黯还想要再劝说些什么,可李云泽却是已经抓起面前案几上的印玺,直接砸了过去“闭上你的嘴!”

    喧闹的清凉殿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天子动怒,没人敢在这个时候说话找倒霉。

    看到汲黯狼狈的退回去,李云泽深吸口气,跟着说道“朕有意免除投效土地之家的口赋,此事无需再议。”

    所谓口赋,也是人头税的一种。

    与算赋的区别在于,其征收的范围,是七岁到十四岁的孩子。

    每人每年的份额是二十钱。

    看似不多,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少说也得有几百万吧,一年几千万乃至于上亿的口赋,也算是一笔收入了。

    而这笔钱,主要是供奉给皇室用的,也就是‘以食天子’。

    说来可笑,天子与皇室,居然需要依靠孩子来供养,真是丢脸。

    然而更丢脸的是,历史上武帝干脆把口赋的征收年龄,直接下降到了三岁就开始收钱,而且还从二十钱提升到了二十三钱,这可真是没脸没皮了。

    武帝不要脸面,李云泽管不着。

    可他李云泽却是不能不要这个脸皮。

    对于李云泽要免除孩子们的口算这个事情,勋贵大臣们没什么意见。

    毕竟这笔收入原本就是送给天子和皇室用的,天子自不想要,人家自然不会多管闲事。

    可算赋这儿.一年几十亿钱的收入,真心不能扔了。

    到了这个程度,李云泽终于是抛出了自己的终极杀手锏。

    “朕没说要免掉算赋,只是打算永不加赋。”

    “永不加赋,就是以现在的户籍人口为限,每家每户最多只需缴纳相应人口的算赋,以后多余出来的人口无需再缴纳。当然了,得是向朕投效土地的农户才有这个资格。”

    此时大汉登记在册的人口,是三千多万接近四千万人。

    可实际上人口数量,却是远远不止这个。

    这些多出来的人口,一部分是隐藏在山林湖泊岛屿上的,他们与世隔绝自己生活,甚至许多人都是当初秦末天下大乱时期逃入深山老林逃难之人的后代。

    当然了,这些躲藏的人之中,也少不了山贼水匪,这些人自然是没有上户籍的。

    还有就是,大户之家的奴婢,也就是家生子。

    因为家生子每人每年要缴纳高达二百四十钱的算赋,这钱太多了,所以哪怕是大户之家也是拼命隐藏人口,不让官府知晓。

  
>>>点击查看《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