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科幻小说 >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三百二十章 玩的可真特么大 下(第2页/共6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走进不科学 章节目录 第三百二十章 玩的可真特么大 下(第2页/共6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片划出边缘整齐的靠得很近的两条缝.

    再找到一面白墙,关上灯就可以做了——嗯,这里说的是做实验.在原先的历史中.

    杨氏双缝干涉曾经一度将微粒说逼到了绝境,险些把小牛的棺材板都给掀了起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历史的惯性.

    在这个光学发展得到加速的时间线里,有许多知名的理论或者现象的发现者都被换了个人.

    但托马斯·杨这个神童,却依旧如同原本历史般设计出了这个实验.

    不过由于小牛早就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杨氏双缝干涉对光学造成的影响倒是削弱了不少.

    用后世网文的例子来形容.大概就是封神之作变成了普通万订吧.

    接着徐云朝谢顶男子道了声谢,示意他坐回位置,又说道:

    "各位同学,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确实非常精妙,但不知道大家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假设——我是说假设啊,假设我们有能力将一束光加以调试,把它改成一颗颗发出的光子...."

    "那么这些光子会在底片上表示出什麽结果呢?""光子?"

    听到徐云嘴中冒出的这个词,台下的休伯特·艾里下意识便开口道:"既然是一颗颗的光子,那当然是两条亮纹了."

    休伯特·艾里的回答这次无人再出声反对.

    连同此前质疑过他的那位男生在内,所有人都齐齐点了点头,一脸理所当然.

    虽然如今法拉第还在哼哧哼哧的码着电子有关的章节,尚未将其正式对外发布.

    但早先提及过.

    安卓、IOS版本请访问官网https://www.biqugeapp.co下载最新版本。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自从元素发现后,科学界已经对原子有了一定认知.因此在很多人看来.微粒说所指的'光子',便是一种类似原子的微粒.

    所以在徐云提到光子后,现场的众多社员们很快便给出了答案:

    如果真的能分离出单个光子一颗颗射出,那么底板上出现的必然是两条杠——都说是单个微粒了,怎么可能还会出现干涉条纹呢?

    难道和自己发生干涉?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嘛.

    看着台下意见统一的众多社员,徐云忽然笑了:

    "各位同学,如果我告诉你们,一颗光子可以同时穿过两条缝而对自身产生干扰,你们信吗?"

    徐云此话一出.

    活动室内沉寂不过两秒,便轰然爆发出了一阵嘈杂的巨响."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罗峰同学,你在逗我吗?"

    不过或许是此前徐云已经抛出过以太不存在的说法的缘故.这一次众人的反应虽然剧烈,但倒也没头一次那么失态.

    总体保持在一个还算可控的地步.说来也巧.

    此番最为激动的不是别人,正是徐云的老熟人,休伯特·艾里.

    从小就接触望远镜的他对于光的认知和'信仰'要远超过其他社员."罗峰同学!"

    只见休伯特·艾里此时脸色涨的通红,双手撑在桌上,身子前倾,唾沫星子都在飞溅:

    "罗峰同学,虽然我很佩服你以及肥鱼先生,也知道肥鱼家族一定有某些不传之秘,但是........"

    "你所说的那个可能性,我敢说绝对\绝对不存在!"

    随后他朝四下张望了一番,忽然将目光锁定了小麦,指着小麦腰间说道:

    "这样说吧,罗峰同学,如果你所言为真,我当场就把那柄斧头吃掉!"

    "......."

    徐云闻言抽了抽嘴角,心中不禁对这个愣头青冒出了一股同情.孩子啊,这斧头看来你是吃定了.......

    因为....

    即便单个光子穿过双缝,得到的也依旧是干涉条纹啊.......没错.徐云作为杀手锏拿出的'武器',正是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

    这里的电子可以换成光子,二者其实没啥区别——至少在现象上是这么回事.

    上头提及过.

    物理界十大实验中,托马斯杨设计的实验便独占其二.

    其中一个是标准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也就是大家花个几块钱就能搞定的宏观物理实验.

    另一个则是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而这个实验还有一个别名,叫做......

    物理史上最惊悚的一个实验.它惊悚的地方在哪呢?

    因为它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在科学实验中正式遭遇的'灵异事件'.

    不过这里的灵异大约有50%是真灵异,还有50%是人为平添上的假灵异.

    这个实验的思路基础就是上头说过的托马斯杨实验,不过发生在1961年.

    随着科技发展,当时的科学界已经有了可以发射电子的机枪.
>>>点击查看《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