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隋主沉浮 > 大隋主沉浮目录 > 章节目录 第235章:这样的薛举(第2页/共4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隋主沉浮 章节目录 第235章:这样的薛举(第2页/共4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这位是……”

    等韦云起将酋长们一一介绍完毕,杨集眼睛眯了起来,眼中闪过一道杀机:“各位能够弃暗投明,使十几万羌民免遭刀兵之苦,实乃英明的选择。本王可以不计较渭州之事,但未免再出现一个类似于拓跋宁丛的野心家,党项十部必须无条件的接受朝廷打散分居的政策,谁不配合、谁就是与朝廷为敌;与朝廷为敌的下场,会比拓跋宁丛和费听隆等人更惨。”

    “卫王放心,草民已经知错了,绝对不敢与朝廷为敌。”杨烈等人听得冷汗直冒,也终于清楚凉州执行的打散分居之策不可逆,杨集也不会因为他们今天的表现有丝毫的宽容,若是他们在官府打散各部过程中拖拖沓沓、煽动人心,新账旧账必将一起算。

    “你们明白就好!”杨集语气变得缓和了许多,淡淡的说道:“毕竟你们是立功的人,朝廷也不能亏待你们。只要你们好生配合凉州官府做到打散分居之事,本王推荐你们到太常寺、鸿胪寺担任要职。”

    韦云起闻言,眼露古怪之色,九寺在五省六部问世之前,几乎涵盖了所有军国大政,确实是朝廷位高权重九大衙门,但现在,朝中大部分事务都由尚书省六部处理,不过九寺虽然式微,但是司农寺、大理寺仍有不少权柄,尤其是大理寺要协同刑部和地方政府进行司法工作,实属重中之重。

    只是除了这两寺之外,其余七寺的编制虽然被沿袭下来,但大多数都成为养闲人的衙门了,而杨集提到的太常寺掌宗庙礼仪、鸿胪寺掌赞导相礼,更是闲中之闲。如果这五名酋长去这两寺任职,他们算是与本部子民彻底割离了,日后都将影响不到各部羌民,他们的离开,确实是对凉州的稳定起到巨大的作用。

    但是大隋官制比较混乱和复杂,杨烈等人对于新生未久的五省六部并不太了解,还以为太常寺、鸿胪寺仍然像以前那亲,是炙手可热的衙门。所以听了杨集这番话后,杨烈等人的目光瞬间火热了起来,纷纷激动的拜谢:“多谢卫王厚爱,我等定不负卫王重托。”

    “另外一件事是和军事有关的。”杨集说道:“凉州各州军队都占据大隋和吐谷浑边境的战略要地,你们应该知道这是什么吧?”

    凉州军队大举登上高原之事并非是什么秘密,身在边境的酋长自然知道这是大战来临的前兆,杨烈犹豫了一下,便小心翼翼的问道:“草民也知凉州各州军队分批驻守边陲,大隋是不是要消灭吐谷浑了?”

    “不错!”杨集点了点头,一本正经的说道:“大隋与吐谷浑之战,仍然由本王来指挥,本王这个凉州大总管将会根据朝廷的命令扩大军队、训练强兵,所以本王希望你们鼓励最善战的羌人勇士从军,为自己和子孙后代博取一个美好的未来。”

    “卫王放心,我等定然全力配合。”杨烈心知吐谷浑的实力顶多只有大隋王朝两成之多,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考虑,大隋都拥有碾压一切的优势,所以大隋与吐谷浑之战的确是羌人勇士博取军功的天赐之机,他指着儿子杨铁道:“卫王,犬子有几分蛮力,若卫王不弃,草民让他从军,为我大隋王朝效力。”

    “欢迎之极!”杨集微微一笑,继续忽悠道:“自我大隋军队陆续登上高草,吐谷浑上下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再加上慕容伏允得位不正,又上位不久,故而没有压制全国上下的威望,其内部诸多部落酋长与他离心离德,只要我大隋天军一到,许多部落定然闻风而逃,所以此战很好打。你们也不用担心羌民出现大损失,而且以后都是大隋子民,本王自然也不会区别对待。”

    “多谢卫王。”众酋长松了一口气。

    杨集沉吟半晌,便将目光看向了韦云起,他已经在党项之中有了一点威望,是最适合在这里募兵的人选,便说道:“韦云起。”

    “卑职在!”韦云起连忙抱拳行礼。

    杨集吩咐道:“你在这里负责募兵,我给你的名额暂定两万人,这些人和他们的家人都将成为军户,日后根据任务需要分置各州。若是在训练过程中达不到作战要求,再一一剔除。而最终的数额,我只能给你四千名额,所以这四千名将士必须都是以一当十的悍卒,如果连四千强兵也不够,那就取三千或是两千都行。总的来说,就是宁缺勿滥。”

    党项羌能战之士顶天就是三四万人,杨集给韦云起的两万名额自然不是必须的数量,日后至少要淘汰一半以上,他之所以说是两万,目的是把这有青壮的两万户羌人率先分割出来,便于后续的打散分居政策胜利展开。

    “卑职遵命!”韦云起脸上浮起一抹激动之色,但很快就沉静了下来,稍一思索,便领会了杨集的话语中的弦外之音。

    杨烈等人听到最初的两万数额之时,心都悬了起来,个个都害怕杨集把羌人勇士拉到战场,然后借敌军之手铲除这些羌民。但是当他们听到训练以后,最终只取四千或三千、两千名悍卒之时,顿时又放下心来。

    杨集这种宁缺勿滥的选兵风格,符合大隋一贯的强兵政策,而且即便是真有四千名勇士被韦云起挑出来当兵,也远低于他们心里防线和承受范围。

    
>>>点击查看《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