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军事小说 > 重生之黄埔卧底 > 重生之黄埔卧底目录 > 第五卷 第三百六十七章(第2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重生之黄埔卧底 第五卷 第三百六十七章(第2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新海军,用以达成管制中国海及与英美海军成犄角之目的”。

    “暂置主力(舰)不建,取小舰主义而侧重潜水舰及水上飞机以弥补无主力舰之缺陷”。

    “当决定海军诸势力之时,以能胜海上战斗者为主,而以夺得中国海海上之交通为第一,以保证沿海交通为第二”。

    在“造舰政策”中认为:“舰艇之诸性能,以适于在中国海海上之战斗为主,而合于防御的攻势之主义下之要求……海军飞机之型,就其能与舰队协同作战者之中,择其适当而优秀者充之。”

    “造舰计划”提出:“在求管制中国海之交通之大方针之下,为发挥防御的攻势之手段起见,造舰计划以日本驻华舰队为对象。”

    第—期五年造舰计划为:两千四百吨向导舰一艘、八百吨驱逐舰十六艘、六百吨潜水舰二十一艘;八百吨水雷敷设舰四艘艘、六百吨扫雷舰八艘、水上轰炸飞机一百五十架,以编成一个水雷战队,两个潜水战队,水雷敷设舰和扫雷舰各一队,三个航空战队。

    海军“作战计划”中规定:海军的方针是“以保持江浙沿海及扬子江之安全为主,闽厦及胶州湾等处海面次之”。“取防御的攻势之手段用以达成间接的或直接的陆海空军协同动作之目的”。“为达成作战方针起见,除应实施造舰计划外,全国航海舰艇悉集中于扬子江南口或其口外某群岛之中;全国航江舰艇悉集中于南京或江阴一带”。“开战之最初,航海舰艇及航江舰艇分别协同海军防御队及要塞扑灭扬子江口及扬子江内现驻之敌海军。轻快舰艇则在东海全部及黄海南部距岸五十乃至一百海里以内肆其活动,以攻击敌之军队输送为主,海上商船次之”。

    为彻底实施海军备战计划,还具体制订了“海军统一计划”,强调海军军令、军衡、军需及教育的统一。

    在“海军整理计划”中决定,第一期退役舰艇为舰龄在三十五年以上者。

    “海军区之区分及其警备”将全国海疆划分为四个海军区:第一区,胶州湾-鸭绿江口,在胶州湾内设警备司令部和潜水舰根据地;第二区,胶州湾-沙埕,在象山设军港司令部,在定海设潜水舰根据地;第三区,沙埕-厦门,在三都澳设军港司令部及潜水舰根据地;第四区,汕尾-东兴,在大鹏湾设军港司令部及潜水舰根据地。

    在“军港计划”中,拟定开拓胶州湾、象山、定海、三都澳及大鹏湾等处军港。

    在“教育计划”中建议,将现有中央海军、东北海军及广东海军所办的各海校合并调整,统一招生,培养各类海军人才。

    上述的分析和计划,基本上是正确的。如果真能实行,那么中国海军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国民党正集中主力忙于“剿共”,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无瑕顾及海军发展,特别是海军经费—直不足,新造舰艇费用无法保证,计划多数落空。一九三四年年度海军经费支出为一千零七十万元,而第一期计划新造军舰就需三亿元,新造飞机需两千七百万万元。仅一九三一年造成的五百零五吨“民生”炮舰一艘就用了一百五十万元。拨给海军的这一点点可怜经费,只能维持官兵衣食和舰艇维修。当时,全国一年的军费在三亿元以上,海军最多占三十分之一。

    国民政府为了发展海军,开始频繁地参加国际交往活动,除了引进先进的海军技术装备、派遣留学生、聘请外国教官、专家外,还多次派代表团、考察团出访。

    一九二八年十月,柏林举办万国航空展览会,海军制造飞机处主任巴玉藻前往参观,并顺道考察了英、法两国的飞机工厂。十一月,海军又派遣了郑耀枢、陈兆俊赴荷兰考察机器。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日,海军部长杨树庄同英国驻华公使蓝浦生在南京签订《海军援助协定》,达成了在英国训练中国海军军官,英国派遣人员帮助中国海军训练,中国准备购买英舰等协议。八月,海军海道测量局翁寿椿、蔡道铤、何传永三人去美国海道测量局实习。江南造船所学员杨元墀、王荣瑸、陈薰、周亨甫、马德树赴英国学习内燃机、涡轮及水管锅炉工程。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初至翌年十月十八日,海军考察专员杜锡珪率秘书董显光、中校黄显洪、少校程嵋贤、随员高近宸出国专门考察海军状况。一行人从上海启程,先后到达日本的东京、关西等地,美国的檀香山、旧金山、华盛顿等地,英国的伦敦等地,法国的巴黎、马赛、土伦等地,德国的曲港、汉堡、滨市、威廉港等地及意大利,考察了海军舰艇、学校、军港、工厂、陆战队、医院、测量局、航空队和飞机场等,并就考察情况详细纂集报告书,分十二篇全面记载了各国海军教育、组织、设备状况,对世界海军大势作了总结分析,对中国海军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意见。全书共三十多万字,分呈国民政府、行政院及陆海空军总司令等察核,并颁发全军参考。

    一九三零年四月十八日,中英两国政府代表签订《交收威海卫专约及协定》,规定英国海军从威海卫、刘公岛撤走,军港和营房由中国海军派人接收。根据该约,中国政府
>>>点击查看《重生之黄埔卧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