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 > 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目录 > 章节目录 第302章 海关(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 章节目录 第302章 海关(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朱棣问他关税又该怎么处理呢?

    朱高炽说:“其实关税很简单,如果鼓励多进口粮食,那就粮食免税,甚至还可以给补贴。

    如果出口就要征重税。税收的计算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几句话没办法说明白。”

    尽管如此,两人还是畅谈许久,关于帝国税务的问题,朱棣知道得更加详细些,但朱高炽拥有更多的是后世的目光,双方相得益彰。

    朱高炽向朱棣解释说:“其实历代王朝的问题,几乎都可以看作是经济问题的,中央财政收不上钱,没钱就没办法养兵,加紧盘剥百姓,可不就是农民起义军遍地吗?”

    朱高炽以唐朝安史之乱为例,安史之乱其实并非单纯是财政问题,而是当时的关陇贵族盘剥河北地主,最终导致了地主阶级的内讧。

    安禄山的出现是必然的,安史之乱的发生也是必然的。

    但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平定叛乱,国家元气大伤,但再也没有回到过去的那种程度。

    唯一值得称赞的是德宗的两税制改革,使得唐朝稍微恢复元气。

    这也是中后期的唯一盛世,此后急转直下。

    直到末年爆发黄巢起义,黄巢是个私盐贩子,按照道理来说他应该有钱,可他依然起事,重要的还是当时的私盐贩子也不好当。

    唐朝经济空虚,中央财政无法支撑,导致武力镇压起义,至二十帝而亡。

    另外宋朝的问题可能更加复杂些,但北宋末年宋徽宗的挥霍无度也是灭亡的重要原因。

    而且宋朝的问题更大,虽然经济文化上更加繁荣,但宋朝的三冗问题无法解决。

    大量钱财无效空转,养活的都是些奸邪小人,国家最终沦为那个德行也完全是咎由自取。

    朱棣听完两个例子沉默不语,儒家把两宋,唐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于朝廷腐败无能,但朱高炽却说都是因为经济的问题,现在看来朱高炽所说的更加可信。

    因为朱棣并不是完全迷信儒家的人,他认为,朝廷灭亡肯定有更加合理而坚硬的原因,这不是换上几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

    朱棣决定让朱高炽起草改革税务的办法,并且要在朝堂上讨论。

    次日早朝时朱棣果然抓住胡庸有地数万亩却从未申报过税收的事,拿出来让大家讨论,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

    说得最多不过是加大监督力度。

    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出头来提改革税务的事。

    突然都察院的一个御史跳出来,大声道:“陛下,当前税收,存在诸多问题,就如生员,秀才还好些,可以一旦成了举人,立刻鸡犬升天。

    以广西某地举人为例,考上前也只是勉强度日,考上后,立刻成亲结婚,休了糟糠之妻,娶了某员外的女儿。

    这还不算,某员外的田地大部分都归于举人。

    但并不是真的给了举人,而是挂在举人名下,举人可以借此敛财。

    据臣所知,此举人名下共有田地数千亩。

    除员外家里的土地外,还有许多族亲、乡邻,皆把田亩归于举人,自己则成佃户。

    这样的好处就是,不用给朝廷缴税,臣以为不过数十年,帝国将收不上来税。”

    这个御史叫刘文,一直都不怎么冒头,别人弹劾什么他就弹劾什么,从来没有主动过,今天不知是怎么回事,竟然突然爆出来这么大的瓜。

    税收的弊端,谁不知道?

    这些大臣都经历过,考上举人后,各种田产诡寄飞洒,到现在他们担任了官儿,族中各田产更是多如牛毛,认识不认识的田产都往他名下弄,他只不收点租子而已。

    明朝的官吏俸禄太低,根本支撑不了他们过人上人的生活。

    许多官员也就是依靠这种方式活着。

    从来没有人挑破,是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吗?

    不,这只是大家的共同默契而已。

    陈瑛的反应最快,急忙出班道:“此事正解,以臣之见,倒是不如重新划定田产,丈量天下田亩,摊丁入亩!”

    礼部尚书立刻跳出来:“殿下,此事宜从长计议!匆忙之间清丈田亩,耗时费力不说,还将影响朝廷稳定,将导致天下大乱。”

    户部尚书也劝道:“陛下,万万不可轻动,这几年与民休养生息为宜。”

    朱棣对朱高炽道:“炽儿你怎么看?”

    朱高炽笑道:“父皇,儿臣以为几位大臣说的都有道理,清丈田亩,这是分内之事,朝廷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家底呢?

    不过户、礼两部尚书大人说的也有道理,匆忙之间实行,只怕会造成动乱。

    儿臣以为财税改革势在必行,倒是不如先改商税。朝廷出海,但出海关税一直都没有讨论过,究竟该以多少为宜?”

    有人不解:“商税一直不都是三十税一吗?”

    “三十税一并不合理,粮食跟珠宝同样三十税一,这不是胡闹吗?

    粮食是用来吃的,珠
>>>点击查看《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