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 > 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2章 效果不错(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 章节目录 第12章 效果不错(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工匠们也很给力,待遇提高后他们的积极性提升许多,只用半天时间便造出来十余个。朱高炽检查后便分发到四门,并且教会士兵们该如何操作。

    朱高炽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利用小型投石机把火药发射出去,准头太差,只能依靠范围伤害。

    士卒们很高兴,这种手段能不能对李景隆造成伤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把骂战的人吓一跳,那就让他们很高兴。

    所以他们很快就准备就绪,甚至还打了个跟炸药包差不多重量的石头来实验准头。当下方骂战的李景隆士兵发现后,发出更大嘲笑。

    傍晚,雪纷纷扬扬下起来,城头士卒冻得跟狗似的,那些巡逻的士兵也站不住,缩着脖子跺着脚。

    朱高炽上了正阳门上,下方又来个士兵骂战。这士兵也不知道李景龙从哪里找的,话语中尽是对燕王的诬蔑,对士卒的辱骂,主要往下三路招呼。

    朱高炽并非这个时代的人,所以听他骂人还是觉得很有趣,可士卒们却不这么想,个个目眦欲裂,恨不能生吞了他。

    “准备瞄准吧。”几个士卒争抢着要发射,最后还是几个高大的士卒赢得这场竞争,由他们几个发射。

    “放!”朱高炽大声下令。

    崩——投石机的绳子被砍断,点燃后的炸药包飞出去,拖着长长的尾巴砸向正骂得欢的几个南军。

    这些南军是李景隆故意恶心他们的,他们穿着兽皮大衣,个个吊儿郎当,毫无官军气度。他们正跳着骂得欢,瞧着飞过去的炸药包,居然还有闲心指指点点。

    这炸药包飞常准,只是可惜的是,药捻燃烧得过快,尚未落地就爆炸了。

    巨大的声响,让田地都为之一静,似乎能听到雪簌簌落下的声音。

    城头的士卒只觉得城墙震了下,类似地龙翻身。而几个南军却惨得多,炸药在他们脑门上爆炸,虽然距离他们还有段距离,但却把他们吓得够呛。

    两个南军士卒倒地不起,剩余的人犹如惊慌的野兽似的四散逃回去,连头也不敢回。

    朱高炽对士卒道:“放石头。”

    投石机被复位,装进去几块石头,随着孟善令下,石头飞出去,南军士卒跑得更快,不一会儿便消失在茫茫大雪中。

    城头充满欢快气氛。

    朱高炽也笑了,这几日的郁闷之气顿扫,他对孟善道:“这几日若是再有人来骂战,照此办理。”

    除了正阳门外,西直门的战果最大,他们将炸药包成功丢进人群,并在人群中发生爆炸,炸死炸伤一片。阜成门战果最小,炸药包投偏,不过巨大声响让南军士卒吓得够呛。

    一时间九门清净,再也听不到聒噪的声音。

    南军大营中军大帐。

    中间坐着个四十多岁的大将,顶盔掼甲,圆滚滚十分可喜。一撇小胡子让他看起来有点滑稽。

    他正听几个南军士卒的禀告。

    “那东西声音巨大,炸死了十余人,所有伤口都翻开,皮开肉绽,将军,不能再去了。”

    这位大将就是李景隆,他摸摸自己的胡子,追问士卒:“确定是用投石机发出来的?”

    “肯定的。如果没有投石机怎么可能送那么远?将军,下令进攻吧。”

    李景隆眼睛发呆,良久才道:“死去军士按朝廷规制抚恤。明日准备攻城。”

    李景隆自小就在军营厮混,跟朱棣其实很熟,两人还是玩伴儿。只不过朱棣去京就藩,两人才断开联系。

    送走士卒,从屏风后走出文士,对李景隆道:“公爷,你做的是不是有点太明显了?”

    李景隆呵呵笑两声,走到炭火盆前伸手烤火,又拨弄两下炭,反问文士:“有这么明显吗?大战当前,疲军之志,不也是正常的吗?”

    “可大军在前线迁延日久,久不动身,难免朝中有人弹劾。”

    李景隆叹息:“陛下这是为难我啊。”

    文士不吭声,过了片刻才劝道:“公爷,为难也好,不为难也好,迟早总要有个决断,总得有个结果。”

    “嘿嘿,相比陛下,我倒是更看好燕王。”

    文士摇头,也不知道是不同意他的话,还是有别的意思,总之他并没有说话。李景隆也懒得再说,他不由想起临行前建文帝跟他说的话:“勿使朕背上杀叔之名。”

    这让李景隆十分厌恶。

    “你都决定削藩,弄死好几个王爷了都,怎么到燕王这儿你心软了?要心软早点心软,这个时候心软,你叫我怎么打仗?”

    李景隆虽然心里厌恶,但嘴上并未明说。一路行军,心里很不舒服。纵观建文帝登基以来所作所为,实在叫人心寒。

    那几个文士整日围着皇帝转圈,什么黄子澄、方孝孺之流,打着恢复周礼的名义,倒行逆施,百姓哭于野。

    这也就算了,一些贱民成不了气候,可太祖皇帝尸骨未寒,建文帝就开始对自己的叔叔动手,半年多时间就先后削了周、齐、湘、代、岷等五王。

  
>>>点击查看《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最新章节